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W12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開門見山的說,就是不干擾、不介入被研究者的互動、事件和行為,在一旁的觀察以蒐集資料。我覺得這項研究方法是我最感興趣的,不需要太多的接觸和交談,只在一邊偷偷的觀察被研究者,書上有舉了一些範例,例如觀察學生是否在校際活動後還會喜歡穿著制服?男性與女性在停止標誌前是完全靜止還是緩慢滑行?測量男女在裸體海報前的反應?這樣的觀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習慣的,因為我們淺意識裡總是偷偷觀察身旁的人在想什麼,所以不自覺中就會進入非反應式研究。

當然非反應式研究不只是單純面對人群的觀察,對於物體、文獻資料也可以進行這樣的研究。只要是不干擾到被觀察者,不侵入他們的生活,不影響資料的顯示都可以說是非反應式觀察,因此又稱呼為非侵擾性測量或非介入性測量,期技術大多建立於實證主義之上,也會被詮釋者和批判研究者為使用。

-內容分析
研究者在進行文字訊息或符號等文本(text)的溝通時,並不會對讀者或者接收者造成任何影響,這就屬於非反應式觀察的內容分析。內容分析是一種蒐集資料以及分析內容的技術,可以用在很多用途上,例如音樂的旋律、宗教符號、報導主題、社論意識型態等等,透落量化的技術進行許多文本的比較,例如電視廣告白人以外的人種較少出現在昂貴產品的廣告中,利用產出的文本進行可重覆且精確的調查。
這讓我聯想到達文西密碼,達文西希望要透過符號、謎語來傳達一些訊息給後人,他利用各種巧妙的機關和解謎遊戲讓後人去推敲,進而得到資訊。不過他傳達的方式和後人解謎的方式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這想法好像有點爛XD)

在內容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會藉由一些編碼來幫助自己分析資料。針對文種中可見的、表面的內容加以編碼稱之為「顯性編碼」,例如針對某個字在書中出現了幾次,或者某個動作等等。而隱性編碼則是指文本中隱藏的、暗示性的意涵,例如哪些是色情的內容,哪些是浪漫的部份。隱性編碼的信度較低,因為它依賴的是編碼者對語言和社會意識的知識,但相對而言隱性編碼的效度也較為高,因為有時人的溝通會用暗示的方式來形容,隨著脈絡的不一定是靠特定文字敘述。

-次級資料
次級資料是曾被蒐集過、既存的資料,可能是其他私人或機關團體整理過後的資料,又稱之為現成資料,或者間接資料。次級資料大多是免費的,通常都是由政府機關或其他來進行蒐集,往往可以提供研究者一個更便捷且經濟的路徑。次級資料適合運用在大型團體組織所蒐集的資料,因為資料的蒐集時間往往很長,也有可能是跨國性的,但如此一來它究可以針對不同團體、國家和時間進行比較,也可以重複再製。不過由於時間長的關係,往往會遭遇到一些無法預測的困難,例如資料的遺失、信度效度上的差異等等。

-倫理的考量
由於非反應式研究常常是在未告知的情況下進行觀察的,所以這牽扯到被觀察者的隱私和保密。
老師最後提供了兩個圖書館評鑑(非介入式觀察法)的爭議:
˙合適
1.真實反映現況
2.研究結果可以瞭解服務情況
3.不會影響研究結果
4.針對團體非評鑑個人
5.若事先告知會失真
6.公家機關有告知民眾的義務
7.研究方法不在概化
8.並非違反倫理

˙不合適
1.沒有事先告知有害倫理
2.不能反映全面參考服務的現況
3.缺乏尊重

我認為若是要拿來作為評鑑之用,當然是要在不告知的情況下進行。人類往往會因為受到他人注視而導致做事的情緒或效率產生變化,這可以稱作觀眾效應(Audience Effect),舉例說明,球員往往在觀眾的加油打氣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爆發力,瞬間獲得很大的回饋。不過若是在評鑑時,觀眾效應有可能會造成不夠誠實的結果,當然這也不一定都是正面作用,也有可能因為知道有他人旁觀也許會分心,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雖然有沒有被尊重的感覺,但在評鑑的過程才可以確保公平公正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