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薔蜜 v.s. 零紅蝶

都是薔蜜,害我昨晚打的東西都不見了!
沒事停什麼電阿!!!




不過昨天玩了一整晚的零紅蝶,真不賴!
放下手中的搖桿抬頭一看,天阿,天亮了!

XDDDD


momo陪我玩了一整夜!!!
妳最乖了北鼻~

W2 科學精神與研究法

第二週的社會科學研究,老師要求我們每人寫三個不懂的辭彙。藉著產生疑問來學習,才可以確定自己了解了多少,老師希望我們可以不斷練習問問題,掌握自己學習的狀況。



在大家寫完不懂的名詞後,老師就點了我、酷哥和自願的大狼一起將它們分類。再收集很多資料後處理的第一步,就是分類。依照不同的性質和屬性,把它們分成數堆不同的類別再進行作業會方便許多。這就是有組織性的整理,可以節省作業時間和人力。大家的分類想法都不盡相同,由此可見每個人的大腦思考路徑也是差異很大吧!而我們當天上課的內容,以較為貼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方式,是分成三類,分別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以及社會理論。



「科學知識是科學研究下的產物」老師強調著,科學知識是由科學研究而來,其主旨便是要能放諸四海皆可,如此一來變成了我們能依循的一條準則。知識,是我們人類有別於其他動植物的特質之一,正是因為有了知識,我們能夠創造各式各樣的奇蹟文化。除了靠科學研究,我們也時常從生活的經驗、傳統、常識、專家的權威或者媒體的傳播得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知識,只是根據科學研究而得的知識更具有真實性以及權威性,比較不容易犯錯。所以當我們接觸到大量的資訊時,首要第一部便是分類,過濾大量的資訊,以確保得到的是屬於具有結構性和組織性的資訊。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在個人生活經驗中所得到的知識,常常因為我們不自覺的過度概化(overgeneralization)而造成捕風捉影,以及選擇性的觀察、過早下定論和月暈效應。我就常常犯下這樣的錯誤,例如我認識的所有寵物狗都很喜歡吃乳酪製成的營養棒,但這不代表所有的狗都喜歡吃,這就是所謂的過度概化。而月暈效應則是我家的小狗比較聰明所以她一定比要快學會坐下趴下,而隔壁鄰居的小狗比較笨就一定學不會,這樣淺在的印象我認為是充斥在大家的心中,不管是社會,公司、學校還是家庭都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評論。身為一個專業的研究者,我應該避免這樣主觀的思想在,要大膽假設,細心求證,隨時檢查自己的心態有沒有產生錯誤的思考,路徑的方向是否偏向了,這樣一來才可以確保整個研究過程和結果,不會產生誤差。

科學研究不只是單純收集資料然後分析解釋它們,而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取向來產生社會新知的一種過程。科學家們用有系統化的方法在研究現場找到的資料來支持或拒絕一些理論,這些資料就是實徵的證據,可以是量化的(用數字來表示),也可以是質化的(用文字圖像和實物來表示),有很多辦法可以測量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其中,老師有強調了「偽科學」。
偽科學不能表示這科學不具有研究精神,只是它研究的主題和方向在現時代尚未被大眾接受。書上講的偽科學是指一些經過外表的裝飾,不和邏輯的思考,甚至有包含了一些擁有學位的專家。我比較喜歡老師的想法,這只是尚未被多數人認同的科學不能稱作偽科學,應該稱呼為「未來科學」。這世界何其大,誰能把握真的有沒有那些所謂的鬼魅魍魎和外星人呢?被貼上「神奇」、「不可思議」和「超自然」的標籤,是真的有如其事嗎?我們應該要感謝有人願意來研究這些迷幻的未來科學,他們解開的謎會是我們下一個世紀新的腳印。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拒絕接受這些研究,身為現代科學人應該要有寬大包容的心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不是非要「接受」而是不要「拒絕」,這是我的想法。

最後老師勉勵我們,遵循科學的規範。科學界的運作就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會遭遇到偏見、自我意識、野心、個人因素等各種原因影響了專業行為,因此我們要循著這基本規範,彼此檢查是否遵守,來維持科學界已最貼近完美的運作。這五條分別是客觀性、系統性質疑、公正無私、共有主義以及誠實。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在遵循規範下將科學精神融入科學研究中。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LIS圖



我是想圖資的元素就如同三原色一樣
不同的調配方式會展現不同的風貌
紅色→管理
藍色→圖書
黃色→資訊


但是請不要看這個圖,因為它有很嚴重的色差T_T
不知道是為什麼它就是無法顯現我原本設計的顏色
試了很多遍但還是沒有很好
所以比較建議點下列網址,可以看到沒有色差的圖 Orz
http://0rz.tw/f14Oy
↑比較接近原圖
到底為什麼會有色差,誰來告訴我~~~(哭著跑走)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W2 圖書資訊學導論

9/22 天氣晴





「圖書資訊學存在的理由?」





老師今天一上課,就丟給我們這個問題。





的確,每種不同的科學系所都有它們存在的目的,而我們圖書資訊學呢?


不論是hard science或者soft science,都是需要「客觀」的態度來達成「共識」才可以進步,那圖書資訊學客觀的定義是什麼呢?





胡述兆教授說過: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總匯(A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我相當同意這點,在過去人類都是藉由文字及圖畫來了解各種事物,而網路出現以前,就得需要一個廣大的場所(一個或多個房間,一幢或多幢房屋)進行有意義的收集和整理,以便保存各式各樣的「資料」。有了傳播技術後,資訊的傳輸無遠弗屆不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圖書館僅可能的解決資訊擷取問題。因此圖書館變成了使用科學方法,採訪、整理和保存各種印刷非印刷的資料。




以上,是我大學時修讀「目錄學」留下的印象。真沒想到,小蝶老師口中「歷史課程」可以出現在輔大的必修名單中!




將圖書館結合資訊科學成為圖書資訊學,就可以不只是侷限在圖書館這唯一單位了。因為它可以解決資訊過量和資訊焦慮,這是這年代最常出現的問題。例如我們現在上網搜尋三聚氰胺一定會出現很多相關資訊,是新聞是研究報告是論文...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資訊過量問題,面對如此浩瀚的資訊海自然的也會產生資訊焦慮,不論是在使用資訊媒介上的困難還是接觸資訊本身內容的距離感,使用者都會因為一股「不知道」而莫名的害怕著急。擴大圖書館原本的目的(成為人類和資訊的橋樑),展開她的觸角到更深入的境界,不管是政府、公家機關、私人企業、新聞傳播等等,都可以體會到「何謂替資訊建立檢索點?」。




要解決資訊落差,就要先著手於資訊焦慮的問題。



小小心得:
今天我想到一本書,是香港作家深雪(我是忠實讀者XD)寫的愛經述異。她非常有巧思的描述一間叫做「mystery」的女性內衣店,不只是單純的一間內衣店,她還可以提供每個來光臨的女孩解決一件愛情煩惱。
雖然說用圖書館來比喻內衣店有點奇怪,但我想不正是如此嗎?也許今天我們只是想要買一件新的內衣,但其實走進一個令人放鬆且自在的地方總會不自覺的多買了什麼(還是只有我這樣!)。也許我們今天只是想上圖書館找本關於社會研究法的書,但總會在身處知識殿堂時又忍不住多借了幾本書。
如果,館員就像mystery裡面的服務員一般,那麼溫柔又有禮的請妳多試一套新的睡衣(多閱讀一本新來的書籍),誰都無法抗拒這樣軟綿綿的誘惑,館員可以不再是刻板印象中挽著頭髮戴著眼鏡,像個嫁不掉的老處女,凶巴巴的瞪著所有來「請問」的讀者。圖書館要不只是滿足了我們閱讀的渴望,更可以解決我們當下對於資訊的問題,
再說,內衣店還會提供嶄新漂亮的商品型錄給


筆記


◎LIS目的:收集、組織,但不會為了收集資料而收集。
◎LIS存在的理由?
˙資訊過量?資訊超載
˙資訊擷取問題(時空的限制)
˙數位落差、資訊不對秤
˙資訊焦慮(參考服務)
˙教育腳色(圖書館利用教育)
Ex.館員認為使用者學習情況不佳因此不願意教育使用者,改而請廠商來上課。
由於廠商是為了商業利益因此願意提供教學,甚至比館員認真。如此一來,館員呢?
由館員和廠商共同教育使用者是最佳的情況,若能加上「讀者教育讀者」則是更好的結果。


◎資訊不對秤,便只是提供資料庫。

◎成為學科的條件:
1.理論基礎
專要問題、研究辦法、應用價值
2.學術社群
學校、學會、研討會、學術期刊
3.工作職場
機構、公會
4.社會價值
對個人或社會的貢獻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新學期新希望

開學三天了
希望235可以開快一點
最好時速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