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堂研究方法,老師希望我們和同學討論,這學期來學到的東西,以及對於未來的希望。透過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可以增廣見聞,了解他人與自己當中的不同,也可以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
選擇夥伴的方式是抽籤,我第一梯次中抽到子萱,我要訪問她未來想要研究的方向及主題。子萱感興趣的主題是閱讀與公共圖書館,這是她期末報告也有提到的方向,我原本以為她想要推廣閱讀,但子萱解釋是從研究的角度出發,看有哪些面向和因素是可以加強民眾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廣度,增加閱讀深度,而研究對象則是設定在兒童,因為兒童的可塑性大,成人則比較難改變閱讀的習慣,若是可以在年幼階段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相信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風氣,鼓勵全民閱讀。子萱告訴我一個閱讀的循環理論,就是人們在產生閱讀的動機後,就會開始選擇書,然後閱讀完後,會依照這本書對於讀者產生的反應而有不同的結果,例如這本書很好看,可能會激發讀者進而閱讀這系列的書籍,或者限定於某作者的作品之下,或者搜尋其他有類似主題的書籍。我覺得這很有趣,因為我的習慣是,看了某本很好看的書之後,就會到圖書館將那位作者所有的書都借回來一次看完,就如同循環理論一樣,會刺激我的反應。但我也產生疑問,如果閱讀到不好看的書呢?會不會一竿子打翻一艘船,我會!大概那位作者就是會寫在我的黑名單上了,不過當然也有從黑名單翻身變為白名單的例子,不過就很少,所以我就建議子萱可以多多觀察看到不好看的書後,人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當然要是可以降低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的情況是越好啦,不然這樣很吃虧的。
後來在第二梯次中我就和怡旋一組,老師常常把我們兩個搞混,那我們兩個一組老師應該有稍微頭大了一下吧!怡旋就訪問我這學期來懂與不懂的地方,也許是因為最先接觸質化研究,所以質化研究我比較有興趣而且較懂,我認為可以進入一個場域做研究,融入其中卻又要能跳脫,這樣的挑戰是吸引人的,當然這樣的研究方法感覺也比較多冒險因素在其中。而量化研究在設計問卷上我就覺得很困難,我還沒有見過一份設計十分恰當的問卷,因為常常會有矛盾、衝突、文不對題的情況發生,至少我這學期以來所做過的問卷,都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而且從數據中要釐出頭緒,還要產生分析結果,我想這對我來說會比較困難吧。老師提醒大家不可以因為畏懼量化而選擇質化,我也很想快點跟量化研究熟悉一點,真的是期待下學期的統計課程,可以加強我對於數字的概念。
這學期終於來到尾聲,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眨眼近半年的課程就結束了。想到9/18那天,我搭公車來到這個不是很熟悉的地方,我的直屬學長14在所上等我,我慢悠悠的走進所上,他將兩本課本還有一輛腳踏車模型交給我,課本是要給我的,14一早就到所上幫我借了研究方法的書,而腳踏車模型是要給班代的,我很開心的跟他道謝後,14笑笑的說:「昨天不是才提醒妳不要遲到嗎?」我有點納悶的看著他,還沒上課不是嗎?只見學長眼中泛起了一陣驚訝的說:「研究方法不是兩點就上課了嗎?妳已經遲到40分鐘囉!」噢...我的天阿,我想我的迷糊症狀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反而有漸增的趨勢。匆匆的趕到教室,大家都早已進入狀況了,而我這個迷糊鬼也只好冒冒失失的加入你們,當時應該是很想挖洞鑽進去教室吧!總之,很壞的就是遲到了真丟臉,但很好的是那次也是最後一次遲到囉,我現在想起來其實還是感到恍若昨日罷了。現在回想第一次上課,老師和同學們說了些甚麼都不太記得了,我只記得我遲到然後就一直想要躲起來而已XD 而我很想知道當初我到底以為幾點上課呢?這也無從得知了。
過了一學期了,遇到不只是一群好老師,還有一群好同學,我很慶幸當初所做的決定。期許自己在往後的日子中,也能一直保持好奇心,關心身邊的事物,從中不斷學習,鍛鍊自己的腦力和我所欠缺的耐心。
Jonathan 老師請同學在鼎泰豐大吃一頓:)
15 年前